現在想起來,我的小學老師那時就以建構式數學的精神教學,不花過多的時間在計算同類型的練習題,而時著重於解題的過程與思考的脈絡;九九乘法表當然要熟背,但是5×3與3×5的概念也是同等的重要。常常一堂課的時間只為解3、5題應用題,整堂課不見老師在台上教學及解說,只有全班同學全神灌注的思考,解出題的同學要親自去老師那兒..........重點不是答案對不對,重點是要口述解題的經過,思考方式正確了才算過關。想不出來的同學也無需緊張,老師會適時的給一個方向,給一點hint。這些過程堆砌出同學們日後的邏輯思維,而自我解題的快感,也引發同學對於數學的興趣並提高學習的樂趣。
媽媽牌數學安親班為小丸準備了「撿紅點」的課程,藉由撲克牌的遊戲,讓小丸進入到加法及十進位的概念中。
一天,小丸問到為什麼「2人玩時,1人拿12張牌:3人玩時,1人就要拿8張牌」的問題時.............
媽媽先確認小丸確實瞭解撲克牌張數不變的前提,
「1個人拿12張牌,2個人總共發了幾張牌?」~~ 問出口才想到,小丸尚未進展到2位數相加的接階段。
「24張!」小丸不到3秒中就回答出來了。
「妳怎麼算的?」~~ 沒教就會了,當真這麼厲害?!
「妳不是教過我,早上有12個小時,晚上有12個小時,加起來一天總共有24個小時ㄚ!」
---觸類旁通,這也是必須要有的邏輯概念。---
「那14+14等於多少?」
小丸想了想「28!」
「妳怎麼算的?」
「14比12多了2,那多了2個2,就是多了4,24再加4就等於28囉!」
這是一個好的開始,我希望媽媽牌安親班能帶領小丸快樂的學習!

1 則留言:
真聰明的小丸, 大嫂可以教進階一點嚕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