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

2009 花蓮合家歡之旅-美不勝收篇

【鯉魚潭--萬象迴瀾】

這次花蓮之旅,出門前就收到幾位朋友的諄諄叮嚀,一定要去看水舞喲......出門遊玩,晚間除了逛逛街道,原本能安排的節目就有限,所以“水舞”立刻就躍上我們的行程表中。

花蓮縣政府這次的“水舞”節目,用心安排,連接駁車都很周到,不僅上車地點離我們頗近,車次又多,人人有位置做,車可以直接開至會場前,不選這接駁車,就好像顯得自己有些笨囉!

“萬象迴瀾”每天有兩場,一場8點,一場9點,諄諄朋友交代9點的有放煙火,所以覺得聰明的人都賄選8點這一場.......果真雖是平日,但提早半個小時到就已經是人山人海囉。爸爸因為要拍照,堅持要“站”在中間後面的位置,雖然較遠,但是可看到全景。我帶著小丸小猴找到了一個偏偏偏左邊的第一排坐著的位置.......但卻意外的發現壓軸放煙火就在我們的前面,很棒,真的很棒。



【吉安 -- 慶修院】

謹引述官方網站之介紹如下~~

花蓮的吉安鄉在日據時代是大批日本人移民的主要據點。吉安鄉早期是阿美族聚居之地,原本名為『七腳川』,在阿美族語裡就是 『柴薪很多的地方』,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日本人強佔之前,一直是阿美族人安居樂業之地。由於吉安靠近兇猛的太魯閣族人領地,當地的阿美人為了求生存,也因此 比其他地區的阿美族人都更強悍。後來日本人和阿美族人最終還是發生了大規模的抗爭,最後,不敵日本現代化的軍力,有200多名阿美族人被迫遷徙移往鯉魚潭 或台東。

被強制遷村後,阿美族人所留下的土地被全數被沒,而留下的土地就成為移民村的基地。當時只要日本移民前來,就發給一棟房子、一片大田地,也因此吸引了不少 由日本四國吉野川沿岸前來的日人,並依著其故鄉內的吉野川而將此地更名為吉野,因新移民的加入,設立並奠定了現代花蓮的開發。『吉野』的地名直到民國37 年才由國民政府將之更名為『吉安』。

西元1917年,日人為了安定遠渡重洋開墾思念故鄉的日本民心,為了提供一個讓日人移民安定的力量,也為了傳教,一位名為川端滿二的長者,於是決定在此籌 建屬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『吉野布教所』,即現今的『慶修院』。慶修院在當時除了是日人的精神信仰中心外,並具備了醫療所、課堂室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多種功 能。

日據時代,『吉野』分為宮前、清水及草分等3座日人移民村,即為現今的慶豐、福興和永興等3村,因此吉安鄉的人文風貌,堪稱為台灣深具代表性的日人移民 村。而慶修院(吉野布教所) 在經歷日本移民時代的風光,也經歷半個世紀的沉默與殘破,近幾年,在花蓮縣政府文化局、地方文史工作者、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等各方的努力下,經過古蹟 的整修與人文精神的重建之後,為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真言宗寺院,不但是東部地區保持最完整的日據時期神社古蹟外,也是台灣國家古蹟,更是日本人來台旅遊 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。


景很幽,情很靜,我家再這兒呆了不少的時間,爸爸在這裡殺了不少的底片.....


【太魯閣】

每每到花蓮,回程前都忍不住繞到太魯閣走一走,每每也都期許下次要來以 “太魯閣” 深度旅遊一番,但....下次總是下次,下次依然還未變成這次......



小丸不敢過吊橋,含著眼淚默默的在橋頭等媽媽和小猴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