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

這題你會怎麼做?

這天,百萬小學堂出了個題目是這樣的:「姊姊有180元,弟弟有140元;媽媽拿了200元出來分給姊弟,媽媽要給姊姊多少錢,弟弟多少錢,姊弟兩的錢才會一樣多?」

我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和小孩玩數學遊戲,就是思考與邏輯的一種訓練。當天,我把金額改為18、14、20,要小丸自個兒用頭腦想......

沒了多久,小丸回答了正確的答案。這還不夠,我想要了解小丸的思維模式,小丸這樣回答:
「媽媽先分給弟弟4元,這樣姊姊和弟弟的錢就一樣多,這樣媽媽剩下16元。媽媽先分給姊姊和弟弟各5元,這樣又分掉了10元,媽媽剩下6元。那媽媽再把6元分光,姊姊和弟弟每個人再拿到3元。所以姊姊共分到了8元;弟弟共分到了12元。」

當場,淑芬阿姨誇獎了小丸一番後,淑芬阿姨提到:「小丸你可以把16元分成兩份,就少了一個步驟啊!」

小丸立刻回答:「我們還沒學除法耶~~」

其實,在小丸思考的同時,我也在計算答案。反觀,我的方式就比小丸遜色很多。

雖然只是個小小的數學題目,但是帶給我很大的欣慰與肯定。小丸與小猴的學期過程中,我一向秉持跟隨著所謂“政府”的腳步前進,不急躁不搶先,在學齡前的幼稚園教育中,我選擇了「實踐附幼」這間較貼近公立幼稚園的學校。「實踐附幼」的小、中、大班三年中,小丸奠定了學習的精神與基礎,並激發了對於學習的莫大興趣。沒有ㄅㄆㄇ,沒有練習寫字的功課、沒有英文,只有適合該年齡小孩應該有的認知,與高於現下一般小孩的規矩與習慣養成。

到了小學,亦步亦趨的跟著老師學習,處在這大多已學會注音符號,加減乘除已熟練的同學中,並沒有落在後面。小丸的數學也是這樣,沒有其他的補習,也沒有父母非現代教法的干擾,在蘇老師“建構式數學”的教學方法下,小丸很正確的從“量”去思考與計算,而非“數字”。

我對於「不要讓小孩輸在起跑點上」這句話不太茍同。爸媽可以先讓小孩學英文、可以先讓小孩學注音、可以先讓小孩學加減乘除,那........可以先讓他學微積分嗎?可以先讓他學三角函數嗎?我想,有良好了學習精神與態度,比起所謂的起跑點,那才更是重要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