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

Bug of 注音符號

小丸這天提出了一個有關於注音符號的問題:

「媽媽,今天上課時敎到資料的資,注音是 “ㄗ” ,我就想到小雞的雞,他的音和 “ㄐ” 一樣,為什麼雞的注音就要是 “ㄐㄧ” ,一定要在 “ㄐ” 下面加一個 “ㄧ” ,不能和資一樣,只寫一個注音符號 “ㄐ” 就好了?」

大哉問!當時為媽的我還頗得意的,我的小女孩果真不同凡響,會自己發掘問題。

小丸接這敘述當初想到問題時的情形,他說他是在上課上到 “資” 時突然想到,想了1、2分鐘沒想出答案,於是就把問題留起來,趕緊把心思再放回到課程上。

這又是一次的對小丸的肯定與讚賞!發掘問題,但不因問題而陷在死胡同中,不佔用上課時間思考,適時的保留問題,留待適當的時間再討論。

問題怎麼解呢?這類課程問題,我的處理步驟第一步:請教學校老師。雖說小丸目前絕大部分的發問,我大部分都可以為之解惑,但一方面我希望養成小丸多多向老師請益的習慣,一方面也因為現在的教學方式和以往我受的教育已有些許的不同,怕造成小丸思考上的衝突,所以「請教學校老師」絕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方案。

3 則留言:

張哲生 提到...

我來解答小丸的疑惑吧。

其實ㄐ的發音為ㄐㄧ,所以雞的注音符號是ㄐㄧ而不是ㄐ。

就像B的的音標是[bi]而不是[b]。

妡媽 提到...

是這樣嗎???
那.....ㄓㄔㄕㄗㄘㄙ就不會有這個問題?

其實你講的有點接近了!
這就是所謂的聲母和韻母的問題.....注音符號係分為聲母、韻母及介母,基本上來說,聲母、韻母是不能單獨存在的,但兩者中均有例外的部份。

「ㄓㄔㄕㄖㄗㄘㄙ」7個聲母可單獨存在,其實深究來說,這是所謂的省略韻母,也稱之為虛母或空韻。

那....這原理為何呢?其實並沒有真正很令人信服的道理,這係為1932年教育部在「編定《國音常用字彙》特組會議」時決定。

這也就是人稱之為 Bug of 注音符號,原本就是人創造出一套方法好有系統性的教人說話,難免有一些特殊情形,就以約定俗成的方式辦理。

張哲生 提到...

其實當我看到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時,我已經有找到維基百科上面的資料(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B3%A8%E9%9F%B3%E7%AC%A6%E8%99%9F ),也就是你現在PO上來的這些,不過我將它簡化成我之前PO的答案,比較容易理解,不然就跟說教沒什麼兩樣了 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