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

小包子 vs 小猴子

生活小故事2則,不同思維個性的2個小孩。

3月15日﹝六﹞---2歲半小包子的故事
這天我們家和大叔叔家都回台中阿嬤家。
傍晚,我在廚房的冰箱找東西當晚餐,小包自個ㄦ踱步進廚房。
小包:「阿姆﹝伯母﹞,你在找什麼啊?」

有鑒於近來小包開始有自我意識,通常比較無法融入群體規範中,正想藉此機會嚇嚇她。
「阿姆在找小孩子的手指頭啊!前幾天有個小朋友不乖,阿姆把他的手砍下來,阿姆現在忘記把他的手指頭冰在什麼地方了!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會有這個想法,是因為有次爸爸去友人家吃宵夜喝酒,友人準備了一道鳳爪辦酒,爸爸啃著ㄎㄠˊ ㄎㄠˊ 做響,友人3歲及5歲的女兒向來以晚睡著稱,這時好奇的盯著爸爸問到:

「叔叔,你再吃什麼東西啊?」
爸爸回答道:「我在吃小孩子的手指頭啊!」
這晚,小女孩們睡的特別早;自這天起,叔叔總比棍子好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但是,事總不盡稱我心如意..............
2歲半的小包揮動著他的右手,說到:「手指頭還在這裡啊!還在我的手上啊!沒有被砍斷啊!」

3月17日﹝一﹞---5歲小猴子的故事
幼稚園張老師拿出幾棵牛軋糖要給小猴吃,小猴嫌那糖黏黏的,拒絕了張老師。
張老師:「小猴,這牛軋糖吃了會幸運喔~~還會娶到漂亮老婆喔~~」
小猴聽了這番話,不顧堂黏不黏的問題,接連著吃了3個。
邊吃還不忘邊去找溫柔的小玉老師問到:「老師,我真的會變幸運嗎?」


同樣的大人捉弄,不同的思維回應。
有時會有迷思,如此重視與規範小孩的行為舉止,如此在意及要求小孩的品格教育,會不會無形間也把小孩畫上了框框,阻礙了小孩的自由思想!?

教育,真難!

1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社會化的確是各框框, 群居就是要有妥協!
但是學習, 我們就可以選擇不要給框框..

可是, 也總是要多吸取, 才有內化的本錢啊~
又怕吸收的資訊會被影響左右...

好難喔@@~~, 算了, 順其自然吧~